大部分地被花长得低,扩展性强,控制在30 cm至50 cm或稍高,具有地面利用价值和观赏价值。它们比草坪更灵活,在土壤贫瘠、树荫浓密、黄土裸露的地方可以代替草坪。
同时,地被花卉种类繁多,可广泛选择,不仅有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,还有一些适应性强的低矮、匍匐灌木和藤本植物。它们不仅能提高植物水平,丰富景观,而且适应性和抗逆性强,可广泛管理。并能防止水土流失,减少或抑制杂草生长;同时还具有净化空气、降低气温、减少地面辐射等生态功能。
在乔木、灌木、草本多层植物的搭配中,季节丰富的植物层次变化可以形成有吸引力的组合。其生态效益优于乔木、灌木和单层树木。
按一定比例种植地被植物,可以形成稳定、美观、干净的植物群落。尤其是许多地被植物,花果鲜艳,叶片色彩鲜艳,可以营造多层次、多色彩、多季节、多质地的景观,丰富园林植物的景观配置,绿化效果明显提高。
选择标准
地被植物是适应性强的多年生低矮植物,包括匍匐灌木和藤本植物,具有观叶观花、绿化美化等功能。选择标准如下:低矮植物常分为30 cm左右、50 cm左右、70 cm左右,一般不超过100 cm。
(2)绿叶期较长的植物可以覆盖地面,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。
生长势强,易繁殖,扩展性强。
适应性强,抗旱、抗虫、耐瘠薄,便于粗放经营。
装饰特点
一年生和二年生花卉、多年生和球根花卉为主要观赏地被植物。经常选择花期长、开花茂盛、扩展性强、繁殖快、栽培简单、管理粗放的品种。如二月蓝、黑心菊、金鸡菊、紫花地丁、菱角、石蒜、郁金香、硫磺菊等地被植物。
观叶地被具有特殊的叶色和姿态,能被人们欣赏。通常选择叶色丰富、叶期长的植物。如酸浆、八角、雷竹、蕨类植物、玉竹、金边麦冬、酢浆草、大乌凤草、狗尾草等植物。
(3)四季常青的常绿地被植物。这些植物没有休眠期,通常在春天更换叶子。绿色针叶地被植物和少数抗寒性强的常绿阔叶植物,如侧柏、麦冬、傅贵草、常春藤等。常用于中国北方寒冷地区。华南大部分地区有丰富的常绿地被植物,如金珊瑚河岸草、卷须等。
(4)落叶地,是指秋冬季节在地面枯萎落叶,来年还能发芽生长的地被植物。如萱草、玉簪、落新妇、鸢尾等。适合种植大型景观。这种植物在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常使用,种类丰富,包括观叶、观花、观果的植物。种植环境
(1)喜光地被植物适合种植在光照充足、空地开阔的地块上。全光照下生长良好,但光照不足,茎细,节拉长,花少。如金鸡菊、加拿大一枝黄花、石竹、金鸡菊。
半耐荫地被植物适宜种植在林缘、树坛下和稀疏的树木上,能不同程度地承受一定的光照强度和耐荫性。如石蒜、兰科、金钱草、常春藤、凤仙花等。
林下地被植物,适合种植在郁闭度高的乔木和灌木下,在全光照下生长不好。如玉簪、虎耳草、白芨、树莓等。
耐旱地被植物适合在排水良好、相对干燥的环境或斜坡上种植。大多是根系发达、抗逆性强、光照充足的植物物种。如景天、野菊花、小冠花、白三叶宿根等。
抗性湿地覆盖植物这类植物适合在潮湿环境中种植,除溪流、沼泽、湿地外;如青阳参、菖蒲、鱼腥草、射干等。
耐盐碱植物这类植物能在贫瘠或轻度盐碱地上正常生长。如鸢尾、筋骨草等。
地被植物比草坪更灵活,在土壤差、遮荫密集、黄土裸露的地方可以代替草坪。